【新明50周年特辑】<br>那些年 沿街叫卖‘马票报’!

【新明50周年特辑】
那些年 沿街叫卖‘马票报’!

马票报!、马票报!

这把声音,对年过50的读者是不是很熟悉?还有一份亲切感?仿佛将我们带回到年少时期,报童每逢周末穿街走巷,手上抱着一大叠报纸穿梭来去的日子。

“马票”也就是万字票,印有万字票开彩成绩的报纸,早年称为“马票报”。

“马票”这玩意儿在1966年推出,当时正值建国初期,一般小市民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不少人抱着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心态,希望天降横财。而要快捷又可靠的知道中奖号码,马票报是主要媒介,报馆也分秒必争的抢攻这个市场。

以早年的印刷技术,要让“马票报”在最短时间销售各处可没那么简单,报馆最初期的做法是预先把报纸印好,留个填补万字票成绩的位子,再送到分布在全岛各地的十多个印务馆,如临大敌般等待马票摇珠。

马票摇珠在马场内进行,由现场的记者通过电话,将摇珠号码传回报馆,再由工作人员分头拨电给各处印务馆,由印务馆印出号码填补在预留的版位,报贩和报童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或是人手一叠,四处兜售。

时至今日,万字票投注的热情未减,每逢周末投注站排起长长的人龙,或许不再是为了“改善生活”,却是一种习惯性的“精神寄托”。摇珠日傍晚,买一份印有万字票报纸的习惯也50年不变,报纸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是否发财了……

被视为包赢马的“壮卡多”居然在门前拐步摔倒,导致南非骑师沃斯特坠马。(档案照)

马票  真的是马跑出来的

为什么万字票又称为马票?

其实,早期的万字票和“马”还真的是关系密切,首、二、三奖是由马跑出来的。

当年在星期六和日配合赛马日进行,赛马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和槟城轮流举行,无论当天赛事由何地主办,把摇珠开彩的号码,与当天最后一场赛马的马匹搭配,跑出前三名的马匹,所搭配的万字票就是前三奖,从第四名开始都是入围奖。另外摇珠得出的10个安慰奖就和赛马无关了。

万字票与参赛马搭配的开彩方式,给身在马场的万字票迷带来高度刺激,一旦在现场获悉自己所投注的万字票中奖了,而且搭配胜望很高的热门马,意味着跑入前三奖的机会极高,自然额外兴奋。

相反的,当中奖的万字票搭配一匹大冷门,似乎只有入围奖的份儿却意外跑入前三名,那份雀跃也实在非笔墨所能形容了。

万字票与赛马挂钩 马场趣事多

回想当年万字票与赛马挂钩的年代,还真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在马场内看着配上自己中奖号码的马匹跑入前三名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如果碰上抗议事件又被裁定为抗议得直,马匹名次就会变动,有可能大奖变小奖,相反的,如果入围奖“升级”为前三奖,中奖者就无端端发达。

还有一种情况,眼看着搭配自己中奖万字票的马匹跑在前头,前三奖十拿九稳,却临门失蹄坠马,即将到手的大奖泡汤,只能领个入围奖,真是捶心肝!

1975年第一天赛马就发生罕见事故,当天赛马在怡保举行,凑巧万字票摇珠开出1975,跑“马票”的那场赛事,在比赛途中发生数匹热门马先后坠马意外,结果搭配1975的冷门马“埃斯加”险胜半马头成为首奖。由于是新年第一期赛马,1975成为下注大红字,导致新、马的非法万字票卜基纷纷大出血,有些更宣布爆厂。

当年的新加坡大彩公开摇珠开彩情形。

2000年起 摇珠开出头三奖

1985年6月,新马万字票分家,不管赛马在哪个马会举行,新加坡赛马公会都自己摇珠开彩万字票,首、二、三奖依然根据赛马成绩而定。问题是,遇到下雨或其他事故取消赛马,万字票便无法开彩。

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新加坡赛马公会决定让万字票与赛马“脱钩”,转而以直接摇珠开出首、二、三奖,还有固定的入围奖和安慰奖各10个。万字票的开彩从此风雨无阻,不再因马匹同时抵达终点而同一天出现超过一个首奖、二奖或三奖。

从1993年开始,马会和博彩公司开始经营大彩万字票,把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定为开彩日,由新加坡博彩公司负责摇珠。

从2000年8月9日(星期三)开始,除了星期六、星期日和大彩摇珠日,万字票也在每个星期三摇珠。

2004年,万字票全部由博彩公司负责摇珠,当时的开彩地点为百乐门中心博彩公司总部。

2013年2月,新加坡博彩公司总行搬迁到密驼路 210 号。

【新明50周年特辑】<br>那些年 沿街叫卖‘马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