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接到指示得立即动身到国外采访时,感觉像被动员回营受训,不过得赶到机场报到的时间,或许还比军营动员来得急和短。毕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采访重大意外新闻来说,分秒必争,时间是一大敌人。
去年7月动身到泰国曼谷,追踪在荷兰村渣打银行劫3万元后逃离新加坡的洋匪足迹时,接到通知已是晚上7时30分,网购不到机票,只能直接赶到机场,从柜台购买当晚最后一趟班机。
在确定机票等待班机起飞的一个小时内,才有时间买个晚餐、寻找住宿、搜寻该新闻的相关信息,最后才在飞机上继续打稿。
回想过去出国的经历,没有一次是事先接获通知的,时间最充裕的一次,也仅有四个多小时准备罢了。
短时间内动身其实并不困难,身处陌生地方、语言不通的环境才是挑战。
不过,最大的难题,或许还是在控制情绪这方面。
曼谷爆炸案 伤者心有余悸
2015年8月,曼谷著名的四面佛坛发生恐怖爆炸案,夺走20条人命,伤及130多人,更让数千人留下恐怖回忆与阴影。正好在这旅游景点出事的新加坡人共有八名,当中一人不幸丧命,另外七人蒙受轻重伤。
我到不同的医院向他们了解事发过程时,等于要他们再度回想叙述那可怕的画面,难免也会感到丝丝内疚感。记得其中一名较年长的伤者,一闭上眼睛就想起那一幕,为此还得接受心理辅导。
沙巴地震 暮色宁静 无限惆怅
同一年6月,马国沙巴发生5.9级地震,在神山参与登山活动的丹绒加东小学两名老师、七名学生和狮城指导员不幸罹难。
这一次,我和同行在沙巴亚庇的医院,看着多名家属在官员陪同下到殓尸房认领遗体,医院气氛凝重,有家属不停拭泪。
他们走出来那一刻,正是我们和他们交谈采访的最佳时机。诚然,随行的我国官员或许会阻止我们,要求我们给家属一些空间。
不过,我们选择放弃这唯一的机会。看着多名家属在医院大厅里痛哭,还在接受至亲已经不会再回到他们身边的消息时,我真的开不了口。
当天下午,我们站在机场的篱笆外,从远处慢慢观察车辆上货,家属带着孩子的遗体回到新加坡,登上我国武装部队的C-130运输机。
不久,碧蓝的天空染上了淡淡金黄色,刺眼的阳光也转变成余晖。和较早前不同的是,我们这一次不再听见家属的哀嚎声,反而处在一个多小时的宁静。
不过,这暮色的宁静反而更让人伤感,更让我想着,那么多抱着梦想,还未为社会贡献的小生命,就此抵达生命的终点线。
起飞前最后15分钟,幸存者小小的黑影从航站走出,登上运输机,摄像机的快门噼里啪啦声响,以及运输机引擎启动的轰隆声终于打破这忧伤的宁静。
亚航客机失事 雨中缓行 冲走悲伤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首次被派出国,采访亚航QZ8501客机失事,机上162人罹难的重大意外事件。
每当当局召开记者会宣布罹难者的身份,家属随后领出遗体,在阿帝亚沙殡仪馆摆灵堂。
这殡仪馆在事发前,其实是个非常平静的地方,三个亭子内的43个停柩处只有几户家庭使用着,外墙或许还像是集中营。
不过,随着多名罹难者的身份公布后,停柩处也开始爆满,外墙也挂满了挽幛。
我在采访中得知,其中一家四口乘坐这班机,父母、儿女就这样离世,那时候当局只成功确认父子的身份。
这名父亲的哥哥当时在两个棺木前,摆放这家庭的全家福。他希望,这能够帮助他们“招魂”和“感应”,让弟媳和侄女早日被寻获,一家团聚。
张挂在住家墙上的全家福,却成为了棺木前的灵堂照,这一幕确实叫人揪心。
记得那天下午,我连续三个多小时进出了至少五个灵堂,和罹难者的家属进行采访,了解至亲当时为什么要到新加坡,是否有什么梦想等。
听着家属回想和罹难者度过最美好的时光,以及他们的万般不舍,这不断重复的故事,让我心情更加沉重。傍晚时分到来,大雨依然滂沱,我也决定不再撑伞,在雨中缓行,希望这场雨可冲走大家心中的悲伤。
提醒珍惜身边人
每一次的出国采访,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一大考验。
记得还未入行阅读了资深新闻工作者安德森·库珀的书,他忆述在采访2004年印度洋地震及海啸灾难事件,感叹自己的事业是建立在他人的悲苦上。不过,他的友人反说,他的工作相反的是在反映这些人的苦难。
如今,亚航坠机的报告出炉,写道是由于飞行系统故障、维修欠妥及人为操作三大原因所导致的。至于如何应对天灾事件,我国教育部将成立咨询团来建议如何提升户外探险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安全;也有家属决定完成孩子未完成的心愿,一年后攀上神山。泰国警方也在爆炸案发生后逮捕两名中国籍维吾尔族嫌犯,这如今也将展开审讯。
这几次的出国采访报道,是否成功通知大众,他人如何因人为疏忽而受难,还是能让大家更珍惜身边人呢?
但愿记载着悲剧的同时,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