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 企业行善 》系列④ 助弱势青少年 打造美好未来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 企业行善 》系列④ 助弱势青少年 打造美好未来

▲疫情前,林成枝带领特需学生去“看病”的情景。

“乐善公司”(Company of Good)是一项属于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NVPC)、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回馈社会的计划。乐善公司于2017年推出“乐善大使”(Champions of Good),旨在肯定公益活动上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去年,共有74家企业积极通过它们的资源、才能与人脉行善,热心公益的精神获得肯定,数目比之前多出两成,首度获认可的有23家公司。本期邀请其中两家企业:樟宜机场集团(Changi Airport Group),以及和合私人有限公司(Woh Hup),分享他们多年来的行善心得,以及接下来如何继续为有需要团体伸出援手。

疫情前,一名特需学生愿与林成枝(右)拉手的举动,令他感动。

▲疫情前,一名特需学生愿与林成枝(右)拉手的举动,令他感动。

 

樟宜基金会

樟宜机场集团属下慈善机构——樟宜基金创立于2012年,多年来以帮助弱势青少年为宗旨。负责人朱维莉(43岁)指出,基金会相信只要能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机会,这些青少年都可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北烁学校和慈光学校是基金会多年的合作对象,前者专录取小六会考不过关的学生;后者则是一所特需学校。朱维莉通过电邮访问指出,基金会和北烁学校合作的主要有两项计划,分别是在2014年推出的“青少年护照计划”(Youth Passport Programme),以及职业发展计划(Career Development Programme)。

在“青少年护照计划”下,北烁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受邀参观樟宜机场,并在半天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机场内各种各样的工作。另一项职业发展计划则针对三年级学生推出。开始实习前,樟宜机场集团会为学生举办工作坊,教导他们有关面试、交流技巧及服务理念等,随后展开5天的实习。学生的实习领域包括航空保安、工程维修、设施管理、餐饮和零售业等。朱维莉表示,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日后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不忽略特需群体

至于与慈光学校的合作则比较特别,由于该校的学生都有轻微智障,有些还有自闭症,因此基金会于2018年加入该校的“社交能力学习计划”,安排报名当义工的员工与特需学生配对,由义工带领学生到设于机场内的超市和食阁等,教导他们如何买东西,踏出学习独立的一步。到诊所看病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樟宜基金会于是与莱佛士医疗集团合作、教导特需学生“看医生”。义工会带学生到机场内的诊所,陪伴他们进行登记、等候看诊、向医生说明病情、拿药和付钱,让学生体验看病求医的完整过程。此外,特需学生也有机会到机场的餐厅和其他场所实习两周。

疫情期间,林成枝通过视讯与特需学生排练看病情形。

▲疫情期间,林成枝通过视讯与特需学生排练看病情形。 

线上行善

然而,这些计划去年都因为冠病疫情来袭而暂时喊停了,所幸本地疫情日趋稳定,义工们把这些活动陆续搬上网举行。去年11月举办的“青少年护照计划”,就有超过100名北烁的学生参与。

另一方面,义工也首次尝试在线上教导慈光学校的学生如何加强呈现作业的方式和面试技巧。基金会也继续和莱佛士医疗集团合作,以“远程看诊”的形式,让特需学生通过WhatsApp视讯看病。为了帮助学生做好真正面对医生和护士的准备,义工们还必须事先抽空与他们进行排练。陪伴特需学生进行线上排练的其中一名义工林成枝(樟宜集团经理)受访时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线上做义工。坦白说,我原本有点怀疑这是否真能帮助到学生,可经过几次排练,我发现和传统面对面的方式相比,新方式更有效,因为它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助学生做准备,我们可以进行更仔细和反复的排练,确保学生准备好了才安排‘看医生’。”

林成枝指出,线上活动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省下交通时间,而且这样的安排在疫情下,也更为安全。

三度获肯定

去年是樟宜机场集团第三度获得“乐善大使”的肯定,朱维莉表示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的平台,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起联系网,互相交流,让基金会所做的显得更有意义和影响力。朱维莉说:“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让许多人的日子过得艰难,但对于某些人,尤其是特需群体来说,其冲击更为显著,因此我们认为现在更是行善的最佳时机。她指出,作为新加坡的一份子,樟宜机场集团认同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乐善城市的愿景;作为一个企业,集团拥有不同专长的员工,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CSR)活动,从各方面为社会做出贡献。

帮助弱势青少年多年,朱维莉和她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社会责任(CSR)项目,推动员工积极参与,让受惠福利团体获得最大的收益。

“要和特需学生变得熟络并非易事,更别说得到他们的信任了,但是通过多项活动,我们看到这名来自慈光学校的特需学生逐渐跟我们的义工林成枝变得熟络,还在一次活动中,愿意和他拉手,这令我们大为感动,不但鼓舞了我们团队,更再次提醒我们继续走这条行善之路,就是在触动一个个生命,并改变他们的生活。”

和合公司    行善理念跨越三代

本地老字号建筑商和合公司(Woh Hup)有个十分特别的“传统”:每完成一项工程,都会举办一场庆功宴兼慈善晚宴,犒劳承包商的同时,也呼吁他们为慈善机构捐款,多多行善。

公司执行董事杨康荣(68岁)接受电邮访问时透露,这项“传统”是在9年前开始的。配合项目竣工举行慈善晚宴,一般上会选择本地规模较小的慈善组织为援助对象,通过办慈善晚宴,一方面能帮它们筹款,同时也让组织有更多曝光机会,希望能帮助它们吸引新的捐款者和义工。截至去年初,他们已举办23场慈善晚宴,为13个组织筹集近200万元。

曙光中心(Hope Centre)是最近一次慈善晚宴的捐助对象,去年冠病疫情期间仍成功筹得5万元。

此外,从2012年起,公司也定期举办慈善午宴,邀请来自各个乐龄活动中心及疗养院的年长者参与。员工为这场午宴出钱出力,不但精心筹划、表演精彩节目,公司也大方送出购物券给相关机构,让他们为年长者购买必需品。截至2019年,公司共办了16场慈善午宴,受惠年长者超过5000人。杨康荣表示,公司多年来热衷于公益事业,是受已故祖父杨溢璘的启发。杨溢璘于上世纪20年代创办了和合公司,从那时起就持续为本地学校和社团捐资。杨康荣接管企业社会责任后,在爷爷和父亲的基础上,于2011年设立了和合信托(Woh Hup Trust),帮助弱势群体,资助慈善机构。

“祖父经常说,我们做人应该各尽能力,帮助社群改善生活。我父亲接手生意时继承了这项传统,然后是我们这一代;我相信公司下一代继承者还会把这项传统延续去。”

杨康荣(左)代表公司捐出善款。

▲杨康荣(左)代表公司捐出善款。

午宴结束后,和合公司的员工搀扶年长者下楼梯。

▲午宴结束后,和合公司的员工搀扶年长者下楼梯。

让员工决定行善对象

杨康荣指出,经过这么多年,公司已把慈善活动列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ESG)”策略之一,因此办起来十分系统化。

三年前,公司还开展了义工计划,为员工和有需要的群体之间搭起桥梁。他说:“通过这项计划,我们的员工有机会到不同的慈善机构做义工,为期6个月。参与的机构有触爱社会服务(TOUCH Community Services)、新加坡儿童会(Singapore Children’s Society)、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MINDS)、新加坡失智症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和志愿福利团体SPD等,员工到这些机构进行的活动包括打扫和同受惠对象做朋友。”

谈到如何推动员工支持公司的善举时,杨康荣表示他们会收集员工的反馈,先了解他们的意愿,再以此为根据,筹划相关的慈善活动。比如从员工的反馈中,公司获知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小规模的慈善组织,帮助他们筹款和做义工,所以慈善晚宴的援助对象这些年来就以小组织为主。他也建议有意要参与行善的公司参考和合公司的做法,先向员工了解他们的意愿,来选择所要帮助的群体和策划活动。至于形式方面,可通过特定计划或先让员工加入慈善组织的现有计划为开始。

和合公司员工与参与午宴的年长者一起载歌载舞,度过快乐的下午。

▲和合公司员工与参与午宴的年长者一起载歌载舞,度过快乐的下午。

成为‘乐善大使’

继2018年后,和合公司去年再度获得“乐善大使”的肯定。杨康荣表示,除了倍感高兴与荣幸,也是为无私付出时间与心力做慈善的员工打了一剂强心针。他强调,这项肯定让各家公司和非盈利组织加深对彼此的认识,推动各方一起集中资源,加强合作,为广大的社群服务。

“通过员工反馈,我们知道他们对公司的善举表示认同,也因此更推动他们投入公益活动,建立共同做好事的良好文化。此外,我们的企业伙伴也对我们的善行表示支持,并愿意鼎力相助。”

展望未来,杨康荣认为,冠病疫情让各个社群从原本的“自保”变得更为团结,伙伴之间也意识到唯有携手合作,才有望走出风雨。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 企业行善 》系列④ 助弱势青少年 打造美好未来